點擊收聽:金色稻浪醉心田
/ 金色稻浪醉心田 /
劉志明
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就教于洋口中學。那時的洋口中學,建有一個大的操場,操場外是大片大片金黃色的稻田。每到秋季,足足有5000多畝的稻田,長滿金燦燦的稻子。清晨,在陽光的照射下,結(jié)實的稻穗沾著露水,散發(fā)出金色的光芒。置身其中,只見田溝里細水靜流,濕滑滑的泥鰍在泥水里穿梭,水蚯蚓和一些不知名的水蟲在水面冒泡。偶爾看到幾只胖青蛙,彈跳起笨拙的身子,張開寬扁、饑餓的嘴巴,吞下低飛的蝗蟲。當它們身子跳到剛好夠著稻葉時,便露出濕濕的、布滿斑紋的綠皮膚,引得放學路過田野的小學生一聲聲驚叫:青蛙!青蛙!……
除了青蛙,這稻田里還生長著水蛭、螺、麥穗魚、黃鱔、泥鰍、蝗蟲,以及金魚藻、牛毛氈、矮慈姑、鴨舌草、稗子等各種動植物。每當?shù)竟仁崭钪埃視е鴮W生,沿著田野中的一條小溪,觀察溪岸稻田里的動植物,一些認真的學生,會在練習簿上,不停地記錄著這些動植物的名稱及其習性,回校后將它們作為作文的材料,也用來豐富自己的動植物知識。
漸漸地,這田野成了我們詩意的校外課堂,成了我們投身大自然的心靈棲息地。秋天的清晨,秋霧漸退,晨曦初照,大片大片的稻浪,被陣陣秋風吹拂,輕輕地蕩漾著。秋風漸漸加大,那稻浪形成大片大片的金黃色,蔓延開來,在無邊無際的原野上浩浩蕩蕩地涌動著……幾只小鳥飛翔著,襯著藍天上的白云,顯得格外靈動、敏捷。如此美麗的情景中,時常有學生手里拿著書本,口里大聲朗讀、背誦著課文。有音樂老師,置身稻浪中心,模仿意大利歌唱家帕瓦羅蒂,高聲歌唱《我的太陽》。退休教師劉久新,將一條小矮凳放在田野上,坐在凳子上悠然自得地拉起二胡曲《揚鞭催馬運糧忙》《豐收秧歌》。美術(shù)老師的手指向鐵架上的畫板及金黃色的稻浪,不時地比畫著,似乎在指教著身邊學生如何畫好“金色田野”這幅油畫。自然課老師,手里捉著一只螞蚱,不停地向身邊學生講解著螞蚱的身體結(jié)構(gòu)及生活習性。喜歡親近大自然的我,將課堂搬到田野,讓學生面對大自然,現(xiàn)場抒寫詩文。
更有趣的是,在秋天的許多日子里,我會一個人孤獨地埋身于田野的稻浪之中,坐在田埂上,拿著一支筆,膝蓋放著筆記本,寫下一首首現(xiàn)代詩。1994年我刊在《星星詩刊》的第一首詩《早晨,聽一首昂揚的曲子》,便是在露水晶亮、晨光熹微的田野稻浪中寫成的。收割稻子時,我常常會在陽光燦爛的下午,拿著一本詩歌刊物,閑坐在稻草捆上,一邊聞著新鮮的稻草香,一邊閱讀著一行行詩句。偶爾抬頭,放眼望去,堆著稻草的田野和未收割稻子的田野,仍然連成一個整體,形成一大片一大片富有層次感的金黃色。這大片大片的金黃色,嵌在湛藍的天空下,煞是壯觀,煞是輝煌,如米勒的名畫《拾穗者》那樣迷人。一陣陣秋風吹來,那芬芳的稻香,那田野的氣息,便會隨風飄到書聲瑯瑯的校園內(nèi),飄到高高的教學樓上。師生聞到這稻香,這氣息,誰不會從窗外看一眼這一望無際的金色田野,誰不會從心底里贊嘆這田野的美麗呢?
時光易逝,物是人非。如今,我離開洋口中學已三十余年,20世紀八九十年代那大片大片的金色田野還在嗎?據(jù)說,有的種上了蔬菜,有的荒蕪了。那大片大片金黃色的稻浪,已一去不復返。那在我心中頗具美學范疇、教育學范疇的金色田野,已漸行漸遠.....(原載于《教師博覽》2022年4月中旬刊)
來源:江西教育傳媒集團融媒體中心、教師雜志社
播音:沈約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