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29個世界讀書日到來之際,“綠色閱讀 守護成長”名家閱讀分享會在江西南昌的安義古村舉行。本次活動由江西省出版傳媒集團主辦,江西教育傳媒集團、中國教育報刊社江西記者站、江西教育電視臺承辦,倡導綠色閱讀、有效閱讀,拒絕有害內容。
江西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江西省文化和旅游研究推廣協會會長,南昌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朱虹;
江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新聞出版局(省版權局)局長黎隆武;
華中師范大學博雅學者特聘教授,中國政治文化與國家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導,南昌師范學院原校長張艷國;
李松殿
【分享】
12萬字講述《課文背后的紅色故事》
在閱讀分享會上,朱虹介紹,《課文背后的紅色故事》精選了27篇人教版小學一至六年級語文教科書中與紅色文化相關的課文,用12萬字的篇幅講述其背后的故事。對于為什么叫“背后”,他解釋說,是因為原課文篇幅太短,需要充分說明它的歷史背景,延伸故事發生的前后內容,事件產生的動機、結果,拓展其作用和意義。
“這是我第一次為小讀者寫書。”朱虹表示,他希望將這本書打造成少兒閱讀的精品圖書,而精品的標準就是“三精、兩力、一檢驗”。“三精”是指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具體到這本書,強調的是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的高度統一,堅持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這本書不是標語口號式的宣講政治概念,而是挖掘課文中革命先輩的英雄事跡,展現課文故事中的精神力量,在日常學習中汲取砥礪前行的動力,培養少年兒童的家國情懷。“兩力”是具有強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要求展示真實歷史的力量,在矛盾斗爭中來表現人物的特色,有吸引人的情節、打動人心的細節,使故事鮮活生動、高潮迭起、好戲連臺、感人淚下、催人奮進,不只感動一陣子,還能記住一輩子。“一檢驗”是說作品要經得起實踐和時間的檢驗。“不僅現在大家說好,而是再過幾年、幾十年仍然能夠立得住。”朱虹說。
“江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全民閱讀工作,去年在南昌舉辦了首屆江西省全民閱讀大會,今年將在上饒舉辦第二屆江西全民閱讀大會。”作為江西省新聞出版主管部門負責同志,黎隆武表示,倡導綠色閱讀,就是要組織出版社多出版好書,同時為讀者多推薦好書。對于“什么是好書”這一話題,他認為,好書的標準可以多種多樣,但好書必須是對國家和民族有利、對個人成長有益的書。
“現場有多少同學閱讀過《大中華尋寶記》?”活動現場,當黎隆武看到學生們舉得高高的小手,他高興地向大家推薦贛版好書。比如“江西文化符號”叢書,全方位、立體式展現贛鄱文化之瑰美、文脈之厚重,對于傳承弘揚江西傳統文化、生動講好江西故事,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美好文化生活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黎隆武勉勵青少年學生多閱讀回望歷史、觀照當下、面向未來的書,了解中華民族從哪里來、到哪里去,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堅定歷史自信、民族自信、文化自信。“未來已來!每一個人都要立足當下,跟上時代步伐,創造更美好的未來。”黎隆武這樣寄語青少年學生。
談及南昌市打造的孺子書房,黎隆武評價這是新型閱讀空間非常好的創設,是老百姓家門口的詩和遠方。他希望城市書房、農村書屋能給老百姓提供越來越多、越來越便利的閱讀空間。
“人無志,非人也。”“安身立命,無非‘讀書’二字。”張艷國引用以古人之佳句表達自己的觀點。他認為,人的一生很短暫,但要做的事情很多,最重要是立志。人生之路既是自己走出來的,更是從讀圣賢之書開啟的;沒有前人的引領,心中沒有讀書之光,人就走在黑暗之中。
“會讀書不如會背書,會背書不如會用書。”張艷國用“讀書”“背書”“用書”三個詞來分享自己對閱讀的理解。他說,每個人都要有一個好的讀書習慣養成、背書的能力養成、深化知識的應用養成。
談及讀書,張艷國認為,讀書是可以純凈心智。“腹有詩書氣自華。”書讀得多,每個人才能有基本的知識體系。不僅每一個人,每一個交往圈,每一所學校、每一個族群、每一個社區也要有相應的知識領域。對于“背書”,他認為,每一個人都要有相對穩定穩固的知識領域,也就是拿手的知識。當拿手的知識碰撞起來,就有可能成為民族的思想。“用書就是綜合創新,用自己的理解、自己的語言來理解世界、對話世界。”張艷國希望青少年學生會讀書、會背書,更會用書,成為掌握自主知識體系的時代新人。
作為兒童文學作家,童喜喜已出版50余本兒童視角的小說,其中她的第一部童書《嘭嘭嘭》銷量已經超過百萬冊;作為教育學者,在步入教育界短短十年間,她出版了一套18卷的教育文集;作為新教育的義工,她扎根教育一線,只身一人走進中國29個省(市、自治區)的100所鄉村學校……簡單介紹自己后,童喜喜分享了自己與江西的緣分。“《教師博覽》雜志社關注報道了我的公益項目,二十一世紀出版社支持了我的行動,所以來到江西特別開心。”童喜喜說。
“我特別想和大家分享三句話。”童喜喜說,第一句話就是“希望每個人都牢記一秒鐘會改變我們的一生”;第二句話就是“正確的閱讀方式可以讓人人開心”;第三句話就是“讀寫之間說為橋”。
“一秒鐘可以播放多少張圖片?”“24張圖片。”童喜喜從生理和心理的影響角度分析提出,短視頻時代、電子游戲時代的來臨,導致學生在課堂的集中注意力時間縮短了。“我們國家把閱讀提高到國家戰略的高度來重視,就是希望讓學生養成好的閱讀習慣。”她認為,真正的閱讀是自我教育、家校共育。要在形式上、內容上、聲音上“搭梯子”,循序漸進,實現真正的閱讀。
談及“讀寫之間說為橋”話題,童喜喜認為,寫作猶如說話,可以從分為4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敢說,敢于開口;第二個階段是能說,口若懸河說出來;第三個階段是會說,哪怕一點點靈光一現也行;第四個階段是精說,也就是實現出口成章。“希望青少年學生用這樣的方式提升自己。”她寄語青少年學生:要相信自己,相信明天的自己一定會比今天的自己更好,相信明天的自己一定能夠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徐承蕓說,《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明確把整本書閱讀作為拓展型學習任務群之一。她從2000年開始將整本書閱讀提出明確要求講起,提出整本書閱讀、課外閱讀不僅是語文教師的事,也是家庭應做的事情,是一項關乎每一名青少年學生的精神成長的工程。
徐承蕓認為,中小學階段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他們掌握好的閱讀方法,形成閱讀能力。“老師自己首先要愛閱讀,我從來不相信一個自己都不喜歡閱讀的老師,會把整本書閱讀當作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去推進。”她同時提出,閱讀打卡可以促進學生形成閱讀習慣,但不是唯一的方法。
“在教學的過程中,語文教師需要把整本書閱讀作為一項工程去推進。”徐承蕓認為,語文教師要上好早讀課,在學生閱讀一個階段后,以“讀中”推進課了解他們的閱讀狀況,在整本書讀完后開展讀后交流分享。“交流分享的形式可以有很多種,可以送一送、演一演、畫一畫、寫一寫。”她提出,閱讀需要“課內三分悟方法、課外七分求發展”,幫助學生們形成閱讀能力,為每名學生的精神世界都建設一個美麗的花園,這對一個人終生的發展都至關重要。
“閱讀,是人們獲取知識、啟智增慧、培養道德的重要途徑。”凌衛介紹,作為省屬重點文化企業,該集團切實履行社會責任,充分發揮全民閱讀推廣主力軍作用,構建了以新華書店為主陣地的全民閱讀服務體系,先后邀請王蒙、蒙曼、梁曉聲、康震等300余位文化名家出席閱讀推廣活動,年均開展“閱讀之美·人文贛鄱”“全民閱讀·文化強省”等文化活動2000余場,服務群眾20余萬人次,并在今年世界讀書日期間,舉辦江西省首次全國性書展——“江右讀書節”暨江西首屆贛鄱惠民書展,助力打造書香贛鄱。旗下江西教育傳媒集團長期致力于推廣青少年閱讀,出版的《小學生之友》《初中生之友》《高中生之友》等刊物,深受廣大師生和家長的喜愛,成為無數青少年成長路上的良師益友。
“南昌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也是充盈書香的‘悅讀之城’。”談及江西出版傳媒集團與南昌市在文化教育和閱讀推廣方面的合作,凌衛說,該集團在南昌市建設了10余家實體書店,特別是2022年南昌八一廣場新華文化綜合體以全新面貌展現在南昌人民面前,成為南昌這座城市的文化新空間。旗下江西教育傳媒集團在南昌眾多學校開展了一系列富有創意和內涵的文化教育活動。
作為本次名家閱讀分享會的主辦單位,凌衛表示,活動以“綠色閱讀 守護成長”為主題,不僅僅是倡導環保、節約紙張,更是倡導一種健康向上、有益于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閱讀方式,希望引導青少年讀者選擇健康、有益的讀物,避免不良信息的侵害,讓閱讀成為他們成長的良伴。
“滔滔贛江水,濃濃書香韻。”李松殿介紹,近年來,南昌堅持在以文鑄城、以文化人上下功夫,創新實施孺子書房工程,用兩年時間,建設了110家精美城市書房,以南昌歷史名人徐孺子命名,傳承千年文脈,統一規劃、統一標識、統一采購、統一配置、統一管理,打造了高品質的“15分鐘城市閱讀圈”,成為南昌文化新地標,市民游客進入書房樂享閱讀成為一種時尚。孺子書房閱讀模式入選中國改革2023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
“我們珍惜用好省屬企業扎根南昌的資源優勢,積極做好屬地服務保障。”李松殿表示,江西出版傳媒集團深入布局文化傳媒、文化科創、文化資本等業態,成為全國領先的現代文化產業集團,也為南昌文化產業發展和書香城市建設持續給予了鼎力支持、貢獻了重要力量。他希望青少年朋友能夠通過本次名家閱讀分享會,更加喜歡閱讀、學會閱讀、享受閱讀、終身閱讀,在閱讀中持續吸取精神力量、涵養健全人格、成就自信人生。(文/ 陳艷偉 圖/王進冬、黃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