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中共江西省委網信辦公布了江西正能量2023“五個十”網絡精品評選活動獲獎名單。江西教育傳媒集團報送的《童語話變遷 童心向未來》系列視頻從全省4000余件參評作品中脫穎而出,成功入選。
《童語話變遷 童心向未來》系列視頻
該系列視頻由江西教育傳媒集團傾情出品,視頻內容以南昌、吉安、贛州、萍鄉、上饒等地具有代表性的變化故事為腳本,請當地紅色小講解員以家鄉代言人的形象在當地的紅色地標前為大家講述革命老區的發展歷程和新時代老區的巨大變化,用鏡頭記錄江西革命老區百年來滄桑巨變,帶領全省廣大中小學生追憶紅色歷史,感受紅色大地的巨大變遷。
該系列視頻共分為《奮進中的英雄城》《井岡山的幸福歌》《崛起中的新贛州》《萍鄉的華麗蝶變》《上饒的科技之光》五個篇章。讓我們一起跟隨視頻內容,再次走進江西這片紅土地上的變遷故事。
《童語話變遷 童心向未來》系列視頻先導片
奮進中的英雄城
講述人:劉伊佳(南昌市實驗中學)
黨的十八大以來,英雄城的建設者們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西時“作示范、勇爭先”的殷殷囑托,切實扛起省會擔當,繪就一幅幅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新畫卷。
中部地區崛起,爭創現代之城,南昌吹響了改寫交通版圖的號角。當年,參加八一起義的部隊只能坐著慢火車趕到牛行車站,再以船只橫渡贛江進入城內。如今,南昌地鐵早已開通。94座車站、128.45千米線路創造出“地下南昌城”的奇跡。環城高速四通八達,城市“肺活量”不斷增大。高鐵豪氣干云,汪洋恣肆……一條條繁花似錦的風景線是南昌奮勇奔跑的最好注釋。
湖泊與河流,是城市的眼睛和血脈。“襟三江而帶五湖”,勾勒著南昌被眾水寵愛的萬千氣象。瑤湖、象湖、艾溪湖……一顆顆熠熠生輝的珍珠連綴成項鏈,賦予城市高貴的氣質。被贛江的流水聲輕輕喚醒,成為兩岸市民的日常。悠悠江水,時時刻刻滋潤著英雄城的人民。
敢為人先,勇立潮頭,這是南昌的膽識和氣魄。VR科創城和產業基地橫空出世,為未來之城的建設注入活力。航空城的建設如火如荼,ARJ21大飛機產業在南昌落地,C919大型客機“首秀”瑤湖機場。在南昌大學,由我國自主研發的硅襯底黃光LED芯片創造出了世界矚目的奇跡。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滕王閣的畫卷徐徐展開,再現著唐風宋韻。燈火里,《尋夢滕王閣》一展歷史文化名城的旖旎風采。大漢燦爛,一侯可窺。海昏侯墓重見天日,出土世界上留存最早的孔子畫像。五千多枚漢代竹簡從沉睡中復活,訴說著時光深處的故事。梅湖之畔,八大山人紀念館巍然佇立,講述著贛派文人的名士風流。
流連于八一起義紀念館、新四軍軍部舊址、建軍雕塑廣場……我們心潮澎湃。行走在小平小道,仿佛看到一位睿智的老人正將中國引向改革開放的寬闊大道。劈波斬浪三十載,第二代“南昌艦”歸來,停駐贛江之畔。那面紅旗迎風飄揚,大江之上,有一個聲音在久久回蕩:強國有我,請黨放心。
鴿群,每天清晨飛過巍峨的八一南昌起義紀念塔,那是在向遠去的英雄傳遞訊息:今天的南昌,一如英雄所愿,正以時不我待的勃發姿態,昂首奔跑在氣象萬千的新時代。
井岡山的幸福歌
講述人:余梓洋(吉安市井岡山中學)
2016年,習近平爺爺來到了這里。他深情地說:“井岡山是革命的山、戰斗的山,也是英雄的山、光榮的山。”從此,貧困的茅坪鎮神山村成為舉世矚目的焦點。200畝茶葉、460畝黃桃、30畝雷竹仿佛綠色組詩,給神山村披上了新衣。
神山村的巨變讓井岡山大大小小的村莊看到了富起來的希望。接續奮斗,矢志振興。2017年2月,井岡山在全國率先脫貧,成為我國貧困退出機制建立后首個“摘帽”的貧困縣。
拿山鎮,是《十送紅軍》中“三送紅軍到拿山”的發生地,這兒的每一處山嶺都寫著紅色故事。如今,在拿山鎮356國道兩邊,草莓基地、黃桃合作社、靈芝產業園等園區依次鋪開,構成一條亮閃閃的現代化農業產業帶。向每一寸土地要效益,江邊村更是建立起占地500多畝的井岡山高科技農業博覽園,年產優質果蔬達到1000多萬公斤。
龍市鎮的大倉村也迎來了大發展。1927年10月,毛澤東和袁文才在這里第一次會面。而今,這里修復了大倉會見的舊址,打造紅色講習所,編排文藝節目《紅土地的承諾》,每年僅紅色鄉村旅游項目,給村民帶來的人均收入便超過萬元。
高路入云端,天塹變通途。汽車像蝴蝶一樣在山間飛舞。看,群山蒼翠,綠樹掩映,一切,都像書本上的世外桃源。隱隱約約,茶園里傳來女子的歌聲:“天上的北斗星最明亮,茅坪河的水啊閃銀光;井岡山的人哎抬頭望哎,八角樓的燈光照四方。”
崛起中的新贛州
講述人:胡雯馨(于都縣長征源紅軍小學)
我的家鄉在贛州,這有極具地方特色的贛南圍屋,有歷史悠久的宋代古城墻,有被歷代名人題詠的郁孤臺,有覽盡贛州美景的八鏡臺。漫步在圍屋高大而厚重的墻下,觸摸那飽經風霜的墻磚,領略博大精深的客家文化。世世代代的客家人在贛州這片熱土上開拓耕耘,浸潤了贛州奇山秀水的靈性,生成了多姿多彩的客家風情。
文化在贛州扎根,讓贛州人贛州城更有魅力,可贛州人的精神來自于那一抹神圣紅,紅色依然是流淌在我們心中的主色調。瑞金市華屋村的17棵信念樹背后的紅色革命故事一直在贛南人口中流傳。乘著脫貧攻堅和贛南蘇區振興發展的東風,如今的華屋人不僅住上了小洋房,還發展起多元產業,吃上了旅游產業飯。
看,這是我們贛南的臍橙。雖然現在臍橙還沒成熟,但我已經聞到了那濃郁的果香了。等到了11月采摘期,他們將出現在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餐桌上呢!一棵臍橙樹,就是一棵“搖錢樹”,25萬畝臍橙樹鋪就了一條農業致富的金光大道。無數臍橙在幸福地奔跑,跑出了一項甜蜜的事業。
這里的土壤造就了臍橙,同樣也造就了贛州世界鎢都、稀土王國的美譽。中科院贛江創新研究院在我們贛州成立,填補了江西無國家級大院大所直屬機構的空白。這棟高樓外墻上寫著“中國稀土集團”的字樣。這可是首個落戶江西的央企總部。一粒紅土,裂變出多個因子,每一個因子,生長出一派獨好風景。贛州,變得越來越旖旎多彩。
要致富,先修路。道路通,百業興。這十年,我們贛州的高速公路新增900多公里,實現縣縣通高速的愿景。贛韶鐵路、贛瑞龍鐵路、昌贛高鐵、興泉鐵路、贛深高鐵,它們與京九、贛龍鐵路構成氣勢磅礴的鐵路網;黃金機場、瑞金機場遙相呼應,雙機場讓贛州插上騰飛的翅膀。特別是贛深高鐵的開通,極大地縮短了贛州至深圳的距離,有力助推贛州乃至江西省快速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帶動“中部崛起+大灣區”的雙向聯動。
如今,高鐵風馳電掣,載著898萬贛州人的激情與夢想、情懷與擔當,駛向遠方……
萍鄉的華麗蝶變
講述人:曾敏逸(萍鄉市安源學校)
好在近些年來,萍鄉市吹響了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號角,昔日的灰姑娘發生著驚艷之變。2015年12月,安源國家礦山公園被國土資源部正式命名,百年老礦安源煤礦掀開蓋頭。在這里,紅色記憶與礦業遺跡渾然一體,人文景觀與綠色生態相互輝映。
生態好才有生態游。萍鄉在生態旅游這條路上越走越寬。百里云山凈無塵,滿目新景入畫來。萍鄉武功山被稱為徒步天堂。在這里,你可以看草甸的廣闊、云海的夢幻,觀星河的璀璨、日出的震撼。武功山的“好風景”和“綠經濟”比翼齊飛,描繪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時代畫卷。
讓我驕傲的還有萍鄉的城市建設,作為全國第一批海綿城市建設試點,我們用七年時間打造出獨具江南特色的海綿城市,成為全國樣板。“公園即城市,城市即公園”的夢想化為現實。清晨,當我推開窗戶,就能看到橫龍公園滿山郁郁蔥蔥,修竹婆娑如舞;不遠處的聚龍公園被森林包圍,鳥語花香融入身心。濕地公園似雨后春筍般涌現,“湖在城中、城在景中、景在湖中”的錦繡畫卷在我眼前徐徐展開。
風雨十年見彩虹,曾經的煤城華麗轉身為“美城”,紅色故地嬗變為綠色明珠。我相信,萍鄉的明天會更好!
上饒的科技之光
講述人:董澤宸(婺源縣紫陽第六小學)
光伏,讓每一束陽光都有價值。全球最大光伏組件制造商之一的晶科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在上饒成立后,持續對標創新,堅持務實篤行,產品現服務于全球16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3000余家客戶,銷量領跑全球主流光伏市場,多年位列全球組件出貨量冠軍,連續8年上榜《財富》中國500強。
一塊鏡片,可以看見斑斕的世界。上饒擁有中國最大的光學鏡頭基地,年加工10億片,總產值超過千億元。科研儀器、人臉識別鏡頭、地下車庫探頭……這些光學產品,都離不開上饒的鏡片。從鳳凰光學起步,上饒市大膽轉型,闖出了一條發展新路。
科技賦能,為企業生長出一對神奇的翅膀。位居亞洲榜首的德興銅礦迎來發展新機遇,無人駕駛、智能檢測、自動布料等數字技術相繼應用,智能化礦山建設如火如荼。
智慧旅游,讓出行更便捷。這幾年,三清山實現一碼游三清、一鍵管全山,構建全域、全景、全時空的旅游格局。中國最美鄉村婺源各景點陸續開啟刷臉模式,打開智慧旅游的另一片天地。
今天的上饒,青春洋溢,活力四射。我想,這就是方志敏在《可愛的中國》里描述的樣子:到處都是活躍躍的創造,到處都是日新月異的進步……
第二集:井岡山的幸福歌